content="https://q3.itc.cn/images01/20251115/1e1fcbd9572c45b1860b2f7cfb664c15.jpeg"/>
近日,中国篮球名宿朱芳雨在一次评论中对开拓者队的年轻中锋杨翰森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直言杨翰森“不争气”,并点出了一个球场上的残酷现实:“队友都喂到嘴边了,你不进,下次人家就不会传给你了。” 这句话看似直白,甚至有些刺耳,却道出了职业赛场最真实的生存法则。
朱芳雨所指的,不仅仅是某一次上篮未中或某个投篮偏出,而是一个关于“信任”与“效率”的核心问题。在高速运转的篮球比赛中,机会转瞬即逝。当控卫突破分球,当队友吸引了包夹,将球舒服地“喂”到内线处于空位的你手中时,这次传球背后是队友的牺牲、观察和信任。他们相信你能将这次团队协作转化为得分。然而,如果这样的绝佳机会一次次被浪费,那么队友大脑中的“篮球智商”便会开始重新计算。他们会下意识地认为:“传给他,这次进攻很可能就终结了。” 于是,下一次面临同样选择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自己强行出手,或者寻找另一个机会点。久而久之,杨翰森在场上最宝贵的进攻威胁和战术地位就会悄然下降。这对于一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球员来说,是致命打击。朱芳雨的这番话,并非单纯的指责,更像是一剂苦口良药。他是在提醒杨翰森,天赋之上,是责任。你需要用稳定的终结能力,去回报队友的信任,去捍卫自己在战术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对于杨翰森而言,他需要做的不是在言论面前辩解,而是将这份压力转化为打磨技术的动力。无论是篮下的手感、脚步的运用,还是投篮的稳定性,都必须通过成千上万次的苦练来提升。只有将“喂到嘴边的饼”稳稳吃下,他才能赢得队友长期的信任,真正成长为球队可以依赖的内线支柱。朱芳雨的话虽重,但道理,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