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婷撕掉中国足球遮羞布:男足不用,女足位置被男教练占着,她们没地方去

全运会女足冠军教练陈婉婷,赛后说了句大实话。"女性教练找工作很难,男足很少用我们,女足队伍还有那么多男教练。"这话听着刺耳,但她撕开了中国足坛一块遮羞布——中国女足的困境,远不止缺几个女教练那么简单。

时间倒回20年前。

那时候孙雯差点拿下世界足球小姐,铿锵玫瑰杀进世界杯决赛。全球能跟中国女足掰手腕的,也就美国、挪威、瑞典那几支。

20年后呢?

英格兰女足拿了欧洲杯冠军,西班牙女足捧起世界杯。中国女足?亚洲杯被日本压着打,奥运会小组赛出不了线,世界排名一路下滑。

差距是怎么拉开的?

看看人家怎么干的。英超、西甲的女足联赛,跟男足共享青训体系、训练基地、医疗团队。比赛有转播有赞助有观众,女球员踢完比赛不用担心下一份工作在哪。

再看我们。女超联赛办了这么多年,职业化还是半吊子。 俱乐部靠补贴活着,比赛没人看,球员收入低。退役了怎么办?

陈婉婷看得很清楚:"内地的女球员退役了,可能结婚生子就不再接触足球,可能分配到某个单位、学校就过上平稳的日子。"她觉得特别可惜:"其实她们很多人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很好的足球技能,不当教练真的很可惜。"

但问题是——这个行业根本养不活她们。

数据最说明问题。

女超12支球队,只有4名女性主教练。剩下8个位置全是男教练。

不是女教练能力不行。陈婉婷自己就是例子:2019年经孙雯推荐入行,接手江苏女足时任务只是保级。四年后呢?联赛只差冠军武汉3分,全运会直接拿了金牌。

能力够了,位置没有。这才是最讽刺的地方。

说起来江苏对她确实不错。"在生活上,江苏把我照顾得很好",饮食起居安排周全,"一切都让我很适应"。工作上她的要求也能得到及时回应,"这四年,江苏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但个人的幸运改变不了行业的困局。

更深层的问题是:没有健全的职业联赛做支撑,高水平比赛太少,女足整体水平怎么可能上去? 教练再厉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欧洲足坛早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英足总、西班牙足协这些年砸重金搞女足职业化,青训到联赛一条龙。结果立竿见影:英格兰女足从二流变成欧洲冠军,西班牙女足直接拿了世界杯。

反观中国女足,还在吃20年前的老本。老本吃完了,现在连亚洲都站不稳。

陈婉婷自己倒是看得开:"可能我做得不够好,但这一直是我的目标。就算每天能提高1%,最起码总是在变得更好。"

但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不了系统的溃败。

她这番话,表面上说的是女教练就业难,实际上戳中了中国女足最大的痛点:职业化体系的全面落后。

不解决这个根子问题,换多少教练、喊多少口号都没用。

铿锵玫瑰想再次绽放,光靠情怀撑不住。

相关足球新闻

RELATED NEWS